進入11月份,我省大部分地區天氣轉冷,預測氣溫在-5℃~15℃之間,養殖水溫在0~12℃之間。池塘養殖將進入越冬期,各養殖場要加強魚類越冬池塘管理,降低越冬發病率。冷水性金鱒、虹鱒正值生長旺季,應加強飼養管理,預防養殖病害發生。
一、病情預測
1、虹鱒、金鱒:易發生虹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、腸炎病等。重點關注區域為臨澤、永昌、永登、武山、永靖等虹鱒魚養殖區域。
2、鱘魚:易發生腸炎病、爛鰓病等病。重點關注區域為永靖縣劉家峽水庫,卓尼縣九甸峽水庫。
二、防治措施
1、做好越冬池塘管理,北方冬季池塘養殖魚類每年要在冰下生活100-120天左右,在池塘封冰后,若遇下雪天,要及時清掃積雪,確保冰層的透光率,也可以在池塘中央通過打冰眼增加水體溶氧。冷水性魚類正是生長旺季,應定期潑灑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消毒藥物,加強細菌性疾病的預防。
2、腸炎病防治
定期潑灑二氧化氯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,用量:每立方米水體用0.2克二氧化氯,每15天潑灑1次,同時每千克體重的魚體每天使用大蒜(搗爛)5克(或大蒜素0.02克),添加食鹽0.5克,拌餌投喂,每日投喂兩次,連喂3~5日。
3、爛鰓病防治
定期潑灑二氧化氯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,用量:每立方米水體用0.2克二氧化氯,每15天潑灑1次,同時每千克魚體重拌餌投喂恩諾沙星10毫克,每天2次連用3天。
4、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(IHN)防控
各地虹鱒魚養殖場要嚴把苗種采購關,嚴格苗種消毒,做好檢疫合格證明的索證工作。同時加強虹鱒魚IHN監測,如有養殖場發現疑似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,應立即按相關規定逐級上報漁業主管部門,并對患病已死亡的魚體進行無害化處理,不得隨意丟棄,對養殖場的進排水、生產工具、運輸工具等進行嚴格消毒,管控進出入人員、嚴禁運輸活魚至養殖區,杜絕疫病傳播擴散。
發表評論 |
咨詢:0779-2029779
隨時,隨地,伴你身邊!
圖文推薦
最新疫情預報
今日要聞
熱點推薦
X